【What-If 如果說】下大雪

幫我七歲的兒子問:需要多少雪才能使全世界積上六英呎[1]的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六英呎..這是他原話[2])

傑德史考特

我住的地方實在太熱了,所以我很樂意解答這個問題!

由於內部含有大量空氣,雪十分蓬鬆。一英寸雨量的水能產生遠超一英吋的積雪。

一英吋的雨量大概相當於一英呎的積雪。不過雪的種類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雪又輕又蓬鬆,那麼一英吋的雨量就能產生超過二十英吋的積雪!

comparison

全世界的雲集中起來的含水量大約有13萬億噸。把這些水均勻散佈在地球上空,當它們一同落下時便能帶來一英吋的降雨量,也就是一英呎的降雪量。

地球表面絕大部分由海洋構成。如果能使降雨集中在陸地的話,降雨量就能達到三到四英吋了。真是一場暴風雨啊。

那麼,三到四英吋的雨量差不多就是三到四英呎的積雪了對吧?

幾乎是,但現在有一個小問題。當雪堆積起來的時候,底部的雪會受到擠壓。如果降了一英呎的雪之後,又降了一英呎,後來的雪將會擠壓底部的雪,因此整堆積雪將會低於兩英呎。

如果把雪放在那邊不管,隨著底部壓縮得越來越緊實,整堆雪會變得越來越矮。所以就算降雪量達到了六英呎,那也只能保持一會兒而已。不用多久整堆雪可能就變成五英呎了。(人體也有類似的現象:晚上的你比白天更矮,因為你的身體會些微壓縮!)

pond

這樣一來要計算到底有多少降雪量就很困難了,就連氣象專家都無解!如果你等到暴風雪結束之後才測量雪量,底部的雪已經被壓縮了,或是一部分雪已經融化了。所以你得到的答案會遠小於正確數據。

所以不要等雪下完了再去量數據。你可以在雪下了一陣子之後就去測量,然後把已有的雪除乾淨,再繼續測量下一批。

你必須決定好一次測量的量。如果等得太久,雪會被壓縮;然而如果測量的過於頻繁,雪因為太過輕而蓬鬆會導致你所得數值過高。

信不信由你,國家氣象局甚至有準則教你應該多久清一次雪,這樣他們才能以統一方式進行測量。這種測量方法是利用一種特殊的量雪板。雖然它很可能就是一塊普通的木板而已,我還是覺得氣象局的人可能把它當成一種精密儀器,平時不用就把它鎖在特殊的櫃子裡。

board

官方準則說應當每六小時清理量雪板一次。幾年前的一場暴風雪為巴爾的摩機場帶來了28.6英吋的降雪量。這本是一項最高紀錄,結果氣象局後來發現測量雪量的這位仁兄每隔一個小時,而不是六個小時就清理一次板子。所以他們也不知道該不該把這項數值算作紀錄。

最後結果不了了之,因為四天後,巴爾的摩便遭到另一場暴風雪襲擊,大家沒時間擔心這種雞毛蒜皮了。(在那之後又來了更多暴風雪,真是多雪的一場冬天)

但是呢,即便到現在人們也從未見過六英呎厚的積雪。如果要像一開始問的那樣積那麼多雪,總共大概需要一莫爾的雪量。這麼多的雪量足以讓全美七千萬小孩拿雪球砸到其他所有孩子三次以上。

不然你也可以自己保留幾顆雪球。我這邊現在熱得要死,雪球聽起來實在再完美不過了。

fight

 

註釋

1. 一英吋約等於2.54 公分; 一英呎約等於30.48公分

2. 我個人猜測:因為6英呎是美國棺材下葬的深度….參見HBO的《六呎風雲》

原文鏈接:Global Snow